妙手回春 “形影不離” ——山東煙臺龍礦醫院外一科醫生馮鵬印象
本網特約記者:趙國經 特約通訊員:孫方圓
妙手回春 “形影不離”是大家對山東煙臺龍礦醫院外一科馮鵬的評價。大家知道,顯微外科技術是指外科醫生借助于手術顯微鏡的放大,使用精細的顯微手術器械及縫合材料,對細小的組織進行精細手術。馮鵬在這個領域,創造了屬于他與屬于龍礦中心醫院不同尋常的業績。
接觸馮鵬醫生還是源自今年8月9日患者劉某的家屬給外一科送來一面錦旗:“回春妙手彰顯醫者仁心 德醫雙馨當屬馮鵬大夫”。在院政工科,患者家屬高興地語無倫次:“謝謝龍礦醫院,謝謝馮大夫,謝謝外一科,我家屬的右手總算保住了!”通過深入采訪了解,我們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7月20日下午5時許,在某單位職工食堂工作的劉某在和面時右手不慎攪進了和面機,造成除拇指外四指皮膚嚴重脫套傷,被緊急送往煙臺龍礦醫院急診科。接到消息趕到醫院的患者家屬臉都嚇白了,心想:完了,這手廢了!
正在家休班的外一科醫生馮鵬接到科里打來的電話,立刻急急趕回醫院,晚6點鐘,一切準備就緒,馮醫生與助手開始了緊張而又復雜的顯微外科手術。
斷指再植,要在保證指體成活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吻合血管,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手指成活率。術前馮鵬醫生做了若干預判,若術中發現有的手指血管質量不好,還要采取自體血管移植預案。據馮醫生介紹,斷指再植手術首先要借助于手術顯微鏡的放大作用,術者雙眼緊盯顯微鏡,手眼配合必須到位,絲毫馬虎不得。麻煩的是,患者劉某右手被攪時,身邊無人又缺乏急救常識的她,沒有等人拆卸機器幫忙,自己忍痛硬生生地將右手拽出了機器,致使已經受傷的右手又遭受二次損傷。因此,該患者斷指再植必須保證每根手指有一條動脈血管和若干靜脈血管的成功吻合,而吻合血管就像“繡女”繡花一樣,要靠醫生靈巧的雙手一針針手工吻合,四根手指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深夜11時30分,歷時五個半小時,在于杰等醫護人員的配合下,馮鵬醫生順利地完成了這場復雜的斷指再植手術,術中沒有異常情況發生,這比馮鵬醫生術前預想的情況要樂觀一些。
不想術后的第三天,患者出現了新情況——中指皮膚顏色變白,出現了血管危象,如不及時糾正,將造成中指遲發性缺血壞死,馮鵬醫生立即為患者全身靜脈和局部對癥用尿激酶等藥物治療,最大限度地去改善和保證患者的手指供血順暢?;颊咦≡哼@些天,每天晚上臨睡前馮鵬醫生都打電話詢問患者情況,直到三周后患者劉某右手血運恢復正常。馮鵬醫生,尤其是患者家屬那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
其實,這只是馮鵬醫生諸多斷肢(指、趾)再植手術中的一例。今年以來,類似的顯微外科手術,由馮鵬醫生主刀已做了6例。談起這些,馮鵬顯得特別謙虛低調。他說:“我們外一科是個特別團結和諧的團隊,老專家率先垂范,以老帶新,新老醫生密切配合,今年以來,斷肢(指、趾)再植,手足逆行撕脫傷,創傷性骨折,關節置換,關節鏡等一系列手術的成功,彰顯了外一科處理復雜外傷和復合傷的應急處置能力,讓每一位入院患者都得到了最好的醫療救治。”
他說:“斷指再植手術也不是我一個人在單打獨斗,而是團隊共同協作的成果。一個好的外科醫生必須:‘慎于術前,精于術中,勤于術后’。比如,術中麻醉手術科的密切配合;術后臨床的精準護理等都非常重要!”
他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只要患者來到咱醫院,就說明是信任我們,一定要先留住患者,再解決手術過程和優質服務等一系列問題,首先要為患者負責,其次要對得起醫者的良心。”
這就是馮鵬。一位在外科崗位,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的普通醫務工作者!
趙國經 孫方圓